当前位置  >   首页  >   产品  >  正文

深圳沙井IC 载板电镀加工,半加成工艺载板电镀

价格:面议 2025-11-10 14:00:01 2次浏览
载板电镀加工的成本核心由 “材料 + 工艺 + 产能 + 辅助” 四大类因素构成。 核心成本构成因素 原材料成本:占比,主要是镀层金属(铜、镍、金等)的价格波动,以及电镀液、添加剂等耗材费用。 工艺相关成本:包括前处理 / 后处理的化学药剂、水电能耗,还有高精度设备的折旧与维护费用。 产能与良率成本:批量越小、良率越低,单位成本越高;复杂载板(如细线路、厚镀层)的加工难度会增加工时和报废率。 辅助与管理成本:涵盖检测(镀层厚度、附着力等)费用、人工操作成本,以及环保处理(废水、废气)的合规支出。
IC 载板电镀加工是半导体封装领域的核心工艺,专为 IC 载板(如 ABF 载板、BT 载板)沉积高精度金属镀层,核心作用是实现芯片与基板的可靠电连接、提升散热与抗腐蚀性能。
面板级加工:扇出型封装常采用面板级封装(FOPLP)方式,如盛美上海的 Ultra ECP ap-p 面板级电镀设备可加工尺寸高达 515x510 毫米的面板,相比传统晶圆级封装,能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成本。 高精度要求:需满足高密度互连(HDI)、超细线路 / 焊盘(线宽 / 线距常<20μm)的要求,对镀层均匀性、致密度、附着力、纯度等方面要求,例如铜镀层孔隙率需≤1 个 /cm²。 复杂结构处理:对于埋入式扇出型封装结构,可能存在深宽比较大的通孔,电镀时需要特殊工艺处理,以避免产生空洞等缺陷。
半加成工艺载板电镀是一种用于制造高精度电子载板的工艺方法,在半导体封装等领域应用广泛。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 工艺原理:半加成法(SAP)的核心是通过 “逐步沉积铜层” 形成电路。先在绝缘基板表面制备超薄导电层,即种子层,再通过光刻技术定义线路图形,对图形区域电镀加厚铜层,去除多余部分后形成完整电路。改良型半加成法(mSAP)则是在基板上预先贴合 3-9μm 的超薄低轮廓铜箔作为基铜,再进行后续操作。 工艺流程 基材准备:使用表面平整的超薄铜箔基板或无铜基材,如 1-2μm 厚铜层的基板或 ABF 薄膜等。 化学沉铜:通过化学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 0.3-0.8μm 的薄铜层,作为导电基底,即种子层。 图形电镀铜:对露出的种子层区域进行电镀加厚,使线路达到设计厚度,通常至 5-15μm,形成导线主体。 去胶与蚀刻:移除光刻胶或干膜,然后蚀刻掉未被电镀覆盖的薄种子层铜,由于种子层厚度极薄,蚀刻侧蚀极小。 表面处理:进行沉金、OSP、沉锡等表面处理,以满足后续封装和焊接等工艺的要求。
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9270244259